河水处理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的工艺流程及说明如下:
一、核心工艺流程
预处理阶段
原水通过水泵提升至设备,经格栅或旋流除砂器去除大颗粒悬浮物、泥沙等杂质。
部分设备增设混凝反应池:投加絮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)后,通过搅拌机使水中悬浮物与药剂充分反应形成矾花,提升沉淀效率。
沉淀阶段
混凝后的水流向沉淀池,采用斜管沉淀法加速固液分离。斜板设计可增大沉淀面积,污泥通过底部泥斗定期排出。
过滤阶段
沉淀后的水进入过滤池,通过多层滤料(石英砂、无烟煤等)进一步截留微米级悬浮物,过滤速度通常为10m/h,出水浊度可降至≤3NTU。
过滤后清水经集水装置收集,部分设备配置消毒模块(如紫外线杀菌或次氯酸钠加药),确保水质达标。
储水与排放
净化后的水流入清水池暂存,通过自流或泵送方式输送至用水点或排放管网。
二、辅助系统功能
自动反冲洗
滤层堵塞时触发反冲洗程序,利用清水池储存的水反向冲洗滤料,周期约12小时/次,耗时5-10分钟,反洗废水排入污泥处理系统。
排泥控制
沉淀池污泥通过排泥泵或重力排至污泥浓缩池,部分设备集成定时排泥功能,避免池内淤积。
三、设备设计特点
集成化结构
将混凝、沉淀、过滤等工艺集成于圆形容器,占地面积小,主体使用寿命可达20年。
低能耗运行
仅需电力驱动提水泵、加药装置及消毒模块,反冲洗依赖自身清水池水压,无需额外动力设备。
智能化控制
采用PLC系统实现全自动运行,支持液位、浊度等参数实时监测,异常状态自动报警并记录数据。
四、典型应用配置
河水处理适配方案
针对河水水质波动大的特点,推荐采用“管道混合器+絮凝池+斜管沉淀+多介质过滤”组合工艺,处理量可达125t/h,出水悬浮物(SS)≤2ppm。
五、技术优势
模块化设计支持后期扩展,可灵活调整处理规模;
运维成本低,仅需定期更换滤料及维护机电设备;
处理效果符合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5749-2022)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