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洗废水处理设备及工艺流程介绍
一、废水特性与处理难点
酸洗废水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、钢铁制造等行业的酸洗工序,含高浓度酸性物质(如盐酸、硫酸)、重金属离子(铁、锌、铬)及悬浮物,pH值通常为1-3,具有强腐蚀性、可生化性差等特点,直接排放易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酸化。
二、核心处理设备组成
处理系统包含调节池(均衡水质水量)、中和反应池(投加石灰乳或氢氧化钠调节pH至中性)、混凝沉淀池(PAC/PAM药剂强化絮凝)、膜固液分离器(超滤/反渗透技术截留污染物)及污泥脱水机(离心/压滤设备减量化)。部分工艺配置活性炭吸附塔或离子交换器用于深度净化。
三、典型工艺流程
预处理:通过格栅、隔油池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浮油;
中和调节:投加碱性药剂中和酸性,促进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;
混凝沉淀:混凝剂与助凝剂联用加速絮体生成,沉淀分离悬浮物;
深度处理:膜分离技术(超滤+反渗透)或活性炭吸附去除残留污染物;
污泥处置:浓缩脱水后焚烧或资源化利用,滤液回用或达标排放。
四、技术优势
高效性:化学沉淀联合膜技术可使COD去除率超90%,重金属达标率≥99%;
模块化设计:设备集成度高,占地面积小,适用于分散式处理场景;
资源回用:反渗透产水回用率可达60%-80%,降低企业用水成本;
自动化控制:PLC系统实现pH、药剂投加及设备运行的精准调控。
五、应用场景与效果
广泛应用于钢铁、汽车制造、电子器件加工等行业,处理后出水pH稳定在6-9,重金属浓度符合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,部分场景实现废水闭路循环,减少新鲜水消耗及污染物排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