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概述
一、处理流程与核心设备
医院医疗污水处理系统采用“预处理+生物处理+深度消毒”的集成化流程。污水首先通过格栅拦截毛发、碎布等大颗粒杂质,随后进入调节池均衡水质水量。生物处理单元多采用厌氧-好氧(A/O)工艺或生物接触氧化法,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并脱氮。沉淀池分离污泥后,消毒单元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或紫外线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,确保出水安全。
二、关键工艺技术
预处理强化:格栅井与调节池联用,降低悬浮物负荷并稳定进水条件;
生物降解优化:两级生物接触氧化法通过控制污泥负荷(F/M)提升有机物去除率,结合硝化/反硝化实现氨氮高效脱除;
深度处理保障:混凝沉淀(PAC/PAM)强化悬浮物去除,超滤/反渗透技术应对难降解污染物;
智能消毒控制:ClO₂发生器或紫外线装置动态调节消毒剂量,确保杀菌率≥99%。
三、设备组成与模块化设计
系统主体包含格栅井、调节池、生物反应器(如接触氧化池)、高效沉淀池及消毒装置,部分配置污泥脱水机实现污泥减量化。设备采用地埋式或集装箱式模块化结构,集成PLC控制系统,支持水质在线监测与药剂自动投加,降低运维复杂度。
四、技术优势与适应性
高效稳定:COD去除率超85%,氨氮脱除率≥90%,出水达到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;
抗冲击性强:调节池与多级生物工艺组合有效应对水质水量波动;
资源回用:膜分离技术使产水回用率达50%-70%,减少新鲜水消耗;
安全防护:全封闭设计结合预消毒工艺,阻断病原体扩散风险。
五、应用场景与环保效益
该工艺广泛应用于综合医院、传染病专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处理规模覆盖20-500m³/日。典型案例显示,系统可稳定控制出水pH为6-9,粪大肠菌群数<500个/L,实现医疗废水无害化与部分回用,助力医疗机构达成“零污染排放”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