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物理处理设备:分离固态污染物与悬浮物
工业污水处理的第一步常依赖物理方法分离可见或微小颗粒污染物。
格栅与筛网作为预处理核心设备,通过机械拦截去除纤维、碎屑等大颗粒杂质,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、造纸等行业,防止后续管道或设备堵塞。沉砂池与沉淀池则利用重力沉降原理,分别分离无机砂粒与悬浮物,常见类型包括平流式、斜板(管)沉淀池,适用于矿山废水除泥沙、食品废水去悬浮物等场景。
气浮机
通过释放微气泡吸附悬浮物使其上浮,尤其擅长处理含油废水、乳化液或高悬浮物废水,如炼油厂、机械加工厂的含油废水净化。
此外,过滤设备如多介质滤池、膜过滤器(超滤/微滤)可进一步截留微小颗粒,为深度处理提供保障,常见于电子行业高纯水制备前处理。
二、化学处理设备:调控水质与降解污染物
化学处理设备通过改变污染物性质或促进其分离,解决溶解性污染物或水质特性问题。
中和池配备pH监测与加药系统,用于调节酸碱废水至中性,是电镀厂酸性废水、造纸厂碱性废水的必经环节。
氧化还原设备如臭氧发生器、芬顿反应器,利用强氧化剂分解难生化有机物或有毒物质,有效去除制药废水的COD、农药废水的色度及重金属离子。
混凝沉淀设备通过投加PAC、PAM等药剂使胶体聚集成絮体,再经沉淀分离,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脱色、造纸废水降悬浮物等场景。
电解设备则通过电极反应实现重金属离子沉积或氰化物氧化,是冶金、电镀行业废水处理的关键设备。
三、生物处理设备(好氧工艺):
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 好氧生物处理设备依靠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,是中低浓度有机废水的主流处理方式。
活性污泥法系列设备如传统曝气池、SBR(序批式活性污泥法)、AO/A2O工艺池,通过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吸附分解污染物,适用于食品加工、酿造、化工等行业,其中AO/A2O可同步脱氮除磷。
生物膜法设备如生物滤池、生物接触氧化池,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,抗冲击负荷能力强,适合处理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。MBR(膜生物反应器)将生物反应与膜分离结合,出水水质极高(可直接回用),占地小,在电子、医药等高要求行业应用广泛。
四、生物处理设备(厌氧工艺):
高浓度有机废水资源化处理 厌氧处理设备在无氧环境下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,兼具减量化与资源化优势。
UASB(升流式厌氧污泥床)、厌氧滤池等设备利用厌氧菌群(如产甲烷菌)将高浓度有机物转化为沼气(甲烷),适用于屠宰废水、酒精废水、垃圾渗滤液等高COD废水处理。该工艺无需曝气,能耗低,且产生的沼气可回收作为能源,实现“以废治废”。但厌氧处理出水通常需后续好氧工艺进一步净化,以满足排放标准。
五、污泥处理设备:
减量化、稳定化与无害化处置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专门设备处理以避免二次污染。*
污泥浓缩设备如重力浓缩池、离心浓缩机,通过物理方法降低污泥含水率(从99%降至95%左右),减少后续处理负荷。
污泥脱水设备包括带式压滤机(连续运行,含水率降至75%-85%)、板框压滤机(间歇式,脱水效果更佳,含水率≤70%)、离心脱水机(适合油性污泥),进一步分离污泥中的水分。对于最终处置,污泥干化与焚烧设备通过高温处理实现减容与无害化,干化污泥可作为燃料或建材原料,焚烧尾气需配套净化装置以符合环保要求。
六、专用设备与选型趋势:
智能化、集成化与资源化 除上述主流设备外,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集成预处理、生化、沉淀、过滤于一体,可移动、占地小,适合中小型工业项目或偏远地区。膜处理设备如RO(反渗透)、NF(纳滤)用于高盐废水脱盐,助力电厂、化工行业实现废水回用或零排放。当前设备选型更注重智能化,通过IoT监控实时调节运行参数,降低人工干预;资源化导向明显,如厌氧产沼气、污泥制有机肥等技术推广;同时需结合废水水质(COD、重金属、毒性)、处理规模、排放标准及预算,优先选择高效低耗、自动化程度高的组合工艺,必要时通过中试优化方案,确保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