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核医学科衰变池的基本介绍:
一、产品概述
衰变池是医院核医学科处理放射性废水的专用设施。其通过物理衰变与分级贮存的方式,实现放射性核素的安全衰减。主要用于收集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、患者排泄物冲洗水以及清洁废水等,这些废水中可能含有如 Tc – 99m、F – 18、I – 131 等不同半衰期的核素。
二、处理流程
废水收集:放射性废水经专用管道汇集至预处理槽,在预处理槽中通过铰刀泵搅碎装置和沉淀池等进行固液分离,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残渣及悬浮物,同时通过多层滤网或活性炭吸附等过滤工艺降低杂质含量。
分级贮存:根据核素半衰期的长短进行分级贮存。例如,短半衰期废水(如含 Tc – 99m、F – 18 的废水)进入并联槽体,一般需贮存 30 天;长半衰期废水(如含 I – 131 的废水)则单独贮存,贮存周期通常达 180 天。
智能控制:通过 PLC 系统实现液位监控、槽体切换及数据记录,可支持远程操作与故障预警。
排放验证:在排放前,达标废水经自动取样模块检测,通过末端设置的 γ 射线探测器及水质传感器实时检测放射性活度及 pH 值等,检测合格后通过压力泵排入医院污水管网。
三、基本组成
池体结构:材质一般采用耐辐射、防渗漏的不锈钢或钢筋混凝土,内壁需进行环氧树脂防腐处理。为适应不同核素半衰期差异,通常采用分槽设计,如分为长 / 短半衰期双槽系统,或设置 3 – 4 个并联槽体实现分级贮存。
预处理模块:包括固液分离装置如铰刀泵搅碎装置和沉淀池,以及过滤装置如多层滤网或活性炭吸附装置,以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残渣、悬浮物并降低杂质含量。
排放与监测系统:每槽配备主 / 备排污泵,确保故障时连续运行。末端设置自动取样监测单元,包括 γ 射线探测器及水质传感器,实时检测放射性活度及 pH 值等。同时设有防倒灌机制,如采用水封或单向阀设计,防止污水回流污染衰变池。
辐射防护设施:衰变池所在房间需铺设铅板(厚度≥3mm)并安装铅门,以屏蔽辐射,将辐射剂量率控制在 2.5μSv/h 以下。还配置负压排风装置,排出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氡气等有害气体。
四、采购指南
明确需求:先确定自身产生的放射性废液中核素类型、浓度及产生量。若含有长半衰期核素,应选择容积大、结构复杂且辐射屏蔽良好的衰变池。
材质选择:中小型衰变池可采用 304 含镍不锈钢,大型衰变池适合 C30 抗渗混凝土,并做好防渗漏处理。
功能要求:优先选择具备实时在线监测、自动报警、远程控制功能的产品,以便及时掌握运行状态与处理效果。
考察供应商:选择具有甲级环保工程设计资质、丰富项目经验,且能提供从设计、生产到安装调试、人员培训一站式服务的供应商,有助于顺利通过环保验收,避免合规风险。
售后服务:提供专业技术咨询与操作人员培训,建立完善的配件供应体系,保证原厂正品配件及时供应。